在喜马拉雅广告投放中,赔付规则是优化投放效果、保障广告主权益的重要内容。深入了解这些规则,能帮助广告主更合理规划投放,提升投放性价比 。
一、理赔核算:不同转化成本的计算方式
(一)持续理赔与滚动窗口期
喜马拉雅广告赔付以每 7 天为一个滚动窗口期持续进行。这一周期设定,是为了更详细、动态地评估广告投放效果,让广告主能及时知晓投放期间的成本与收益情况 。
(二)浅层转化成本理赔金额
浅层转化成本理赔金额计算公式为:7 天账户总消费 - 7 天账户预期消费(7 天内每天较高出价 * 120%7 天每天转化数 )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对比实际总消费和按特定规则计算的预期消费,得出理赔金额。比如,某广告 7 天内每天较高出价 100 元,每天转化数平均 5 个,那预期消费按公式计算是 100120%57 = 4200 元,若实际总消费是 5000 元,那浅层转化成本理赔金额就是 5000 - 4200 = 800 元(仅为示例计算 )。
(三)深度转化成本理赔金额
深度转化成本理赔金额计算为:7 天账户总消费 - 7 天账户预期消费(7 天内每天较高出价 * 130%*7 天每天转化数 )。和浅层转化相比,这里的系数变为 130%,体现了深度转化对转化质量要求更高,理赔计算也相应调整,激励广告主追求更有价值的深度转化 。
(四)ROI 理赔金额
ROI 理赔金额计算公式是:7 天账户总消费 - 7 天账户预期消费(7 天 GMV/7 天每天较小 ROI 出价 * 130% )。该公式围绕投入产出比(ROI)展开,考虑了 GMV(商品交易总额 )等因素,从盈利角度为广告主提供理赔参考,让广告投放与商业收益更紧密关联 。
二、理赔方式:周期、触发条件与到账规则
(一)数据周期与理赔流程
每 7 天会从账户维度进行一次计算赔付并打入账户(一般第 8 天凌晨 ),当符合理赔门槛条件时就会发生理赔过程。这里的第 1 天是账户有第一次广告展现开始,且每个账户投放的第一天不同,自身的 7 天窗口也不同。比如账户 A 在 1 号有初次广告展现,其 7 天窗口就是 1 - 7 号;账户 B 在 3 号初次展现,窗口则是 3 - 9 号,这样的设定准确适配每个账户的投放节奏 。
(二)理赔触发条件
在 7 天窗口的周期内,转化数 >= 7 则可以触发理赔,否则不予理赔。这一条件明确了获得赔付的基本要求,广告主需关注转化数指标,通过优化投放策略,如调整定向、创意等,提升转化数,以满足触发条件 。
(三)理赔到账周期
系统自动理赔触发后,一般在 7 + 1 天凌晨到账,若次留、次留率为深出价目标时,一般在 7 + 2 天凌晨到账 ;部分账户存在人工审批,若存在数据异常等情况将被拒绝赔付。不同的到账情况,广告主需清楚知晓,以便合理规划资金与后续投放安排 。
了解喜马拉雅广告赔付的这些规则,广告主能更好地评估投放效果、维护自身权益,在广告投放中更准确发力,提升投放的科学性与效益性 。
#喜马拉雅广告 #广告赔付规则 #广告投放优化 #营销知识分享